256中文 - 耽美小说 - 清和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02

分卷阅读402

    兆以壮军心,理应厚赏!

回到宫内,永乐帝召人拟旨,以靖难功,赐北疆镇守,都指挥,指挥妻诰命并封赠父母。父母已封赠者,封赠其祖父母。

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

单独封赏孟清和目标太大,永乐帝大笔一挥,全面撒网,有一个算一个,恩赏均分。

此举也多少平息了北疆镇守和都指挥使不能南征的憾意。

之前奏请入京参拜的甘肃镇守宋晟,宁夏镇守何福立刻上疏,天子英明,定为国戍卫边境,肝脑涂地,以报君恩。

赏赐的旨意送达孟家屯,孟王氏接旨,族人顿时开了锅。

“万岁爷的意思是追赠十二郎的祖父母?”

族老们向孟王氏确认,得到肯定的答案,都是一脸的激动。

“即是追赠十二郎的祖父母,四郎那里也要遣人知会一声。开祠堂时,务必要回来一趟。”

孟广智追赠伯爵,孟王氏封伯太夫人,荣耀的只是孟清和一支。但追赠孟广智的父母,孟清和的祖父母,就不是一家之事。

孟广孝,孟广顺,孟广发等,都要一同到祠堂祭拜。

孟清海犯下大错,被族人厌恶,孟清江却同孟清和关系莫逆。单是看在孟清江的面子上,也不能把孟广孝一家拦在祠堂之外。

“听说四郎又做官了。”

“这事我清楚,北京司牧局新划了牧场,四郎任了大使,品级比不上军中,却是在光禄寺下任职,比做个百户还强。”

“要我说,多亏了十二郎。”

“是这个理。不说顺天八府,独是北京城里,多少伤卒不能再上战场,能到行太仆寺就是了不得了。四郎有今日,不知羡煞多少人。”

“四郎还没成亲吧?”

“可是。”有族老讶然道,“你不提,我倒是忘了,十二郎也没定亲。”

“十二郎可是被天子赐姓,哪里是咱们能巴望的。要我说,还是四郎要紧些。就算脸上落了疤,破了相,也是一等一的好儿郎。也不知广孝两口子想些什么,至今也没给四郎定下。实在不成,族里可不能坐视”

“是啊。”

话到这里,有人顺口提了一句,“五郎那里……“

话到一半,立刻被旁边的人推了一下,示意他看看场合,孟重九的两个儿子可都在哪,提五郎不是认真找不自在?

说话的族老脸上闪过一抹尴尬之色,好在孟平孟根都是厚道人,只当没听到,免去了说话人的尴尬。

族人喜气洋洋的商量着开祠堂的吉日,孟王氏却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。

朝廷调兵远征安南,十二郎再次随军出征,孟王氏得了信,整个心都提了起来。恩赏诰命都是身外物,她只希望儿子能平安的去,平安的回来。便是减了自己的寿,也甘愿。

永乐四年八月丁亥,孟氏开祠堂,祭祀先祖,供奉圣旨。

同月辛巳,远征安南的大军-进-入广西境内。

如历史上一般,到广西之后,因雨水不停,水土不适,边军陆续病倒,总兵官朱能也未能幸免。

随军的医官试过多种草药,状况略有缓解,仍无法根治、

孟清和不是医生,却知道救人如救火,同沈瑄商量,给病倒的军卒试用新药。

“长此下去不是办法,总要试试看。”

沈瑄请来张辅等将领商议,最终决定,试用新药。

有随军良医反对,“番邦之物,未经验证,焉知无害!当以汤药调理为主,徐徐图之,方为完全之策。”

良医的话不无道理,但军情紧急,若是一个两个还好,大军病倒上千人,岂容慢慢调理,徐徐图之?

病中的成国公也同意试用新药。

“我已病重,无力带兵,帅印交由定国公,三军听其号令,不得有误!”

朱能于军中下令,并由参军李俊代笔奏疏,递送南京。

至此,沈瑄以前军副将暂代总兵官之职,征讨安南的大军继续前行,于八月下旬抵达了广西同安南的交界处,凭祥。

☆、第172章

朝廷大军抵达凭祥之后,染-病的将官士卒陆续好转。

因兴宁伯一力倡导的“病号饭”,在火头军的辛勤努力之下,身体底子好的边军,病愈后竟壮实了许多。

朱能的病况也开始减轻,人虽瘦得脱了形,精神却大有好转,不再每日昏沉不能理事,奉命照顾他的三名良医,诊脉之后,均松了一口气。

“新药果有大用。”

曾对沈瑄的决定抱怀疑态度的良医不免汗颜。亏他自认家学渊源,又得赵院判赏识,以为此行定会立下大功,或可升调入京,荣耀一门。过分骄傲,竟致妄自尊大,目中无人,固执己见,险些贻误治病良机。

若无兴宁伯主张,定国公排除异议,患病的大部分官军,恐怕已是凶多吉少。

酿成如此大祸,还想荣耀满门?免死充军都是侥幸。

思及此,良医出了一头冷汗,与数名同僚商量,该趁着大军整顿-时-日,到兴宁伯处告罪赔礼。

“兴宁伯远见卓识非我等能及。如我等之前所为,妄称一声医者,祖辈九泉之下也会蒙羞。”

“李兄所言甚至。”

随大军远征的良医,除少数奉职的医官,多是从惠民药局和民间医馆征调的医户。而立不惑之年者居多,年最高者也不过半百,医术只是一般,胜在有体力。

为军医者,定要跟着大军一路跋山涉水,上战场也不是稀奇事。医术再高,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也无法胜任。

从太医院请人?

皇帝批准,军汉也未必乐意。

耳顺古稀之龄的老人,一路跟着大军颠簸,委实不够-人-道。再者,在赵院判的带领下,太医们的钻研精神不断迈上新台阶,切了手指要在脑门上扎针,打喷嚏要在脑门上扎针,咳嗽两声依然要在脑门上扎针,再骁勇的军汉也会吃不消。

随军的良医,长期在军中行走,脾气性格多少也会受到感染,同寻常的大夫略有不同。

对此,大军上下都十分清楚,孟清和被当面指着鼻子叱问之后,也深有体会。

大明的文官有性格,良医也一样有性格。

医儒不分家,仔细想想,也挺有道理。

良医们知错就改,陆续到孟清和处赔礼道歉。虽然敢当面斥责兴宁伯草菅人命的不过两三人,持相同意见的始终占据多数。

现如今,事实证明兴宁伯是对的,自己的固执是错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