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6中文 - 言情小说 - 我在古代搞基建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27

分卷阅读227

    他眉头紧皱,召集医家的医者们,告诉他们这个消息,“你们去把边关的百姓和奴隶们好好的检查一遍,防止我们境内也出现传染病。”

“喏,陛下。”医者们不敢耽搁,连忙出发。

其余百官们收到这个消息人心惶惶起来。

要知道,哪一场传染病都是大范围性的,不仅如此,传染病到来的时候,人畜皆亡不说,它还会破坏附近的水源和土地,蔓延到更广的地方,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。

所以尽管大秦境内还没有看到传染病的影子,百官们就已经提前担忧起来。

大秦有专门的应对传染疾病的方案,百官们连忙镇定下来,积极想着应对策略。

“陛下,我们商队的人在路上走了数月有余,人员并没有减少,也没有发热等症状,他们的身体应该是健康的,就不用把他们隔离在外,反倒是那些奴隶们,我们需要好好的探查一番。”

毕竟就情报上面说,最先开始的是那群奴隶们有病的,而他们大秦也有不少的外来奴隶。

这一出弄得他们心惊胆战,简直对那些奴隶们已经有了阴影。

赵燕歌道,“除了要提倡百姓们的干净卫生以外,我们还需要处理好那些后续问题。”

什么后续问题?以前的那些传染病为什么能传染的那么广,还不是没有人去收敛那些尸身。

只可惜,那些带有病源的身体,哪怕埋进土地里面了也不会消失掉。

除了用高温对那些东西进行覆灭。

赵燕歌指骨轻扣桌面,正在想着各种对策的百官们渐渐安静下来,赵燕歌道,“在大秦全国各地修建火葬场吧,对大秦百姓们的尸体进行死后焚烧。”

文武百官们全都惊讶的睁大眼睛,对赵燕歌的话感到万分震惊。

毕竟大秦讲究入土为安,以土葬为主,火葬在某种意义上,对他们来说算是一个酷刑了。

有个刑罚名叫:挫骨扬灰,说的就是火葬了。

“陛下,这样会不会不太好?”他们知道的这是为传染病源善后,不知道的还以为陛下性情大变呢。

“你们先听我说,土壤并不足以把那些病源给杀死,只有极高的温度才能把他们身上的病源给彻底覆灭。”

“至于火葬一类的,当然也不能直接用病情善后这类说法,这容易引起百姓们的恐慌,我们需要委婉点。”赵燕歌道。

毕竟传染病还没有来到他们大秦境内,他们不能先自乱阵脚了。

赵燕歌当即就写了一份文案,让文武百官们眼睛不由一亮,道,“这个说法好,既为了百姓们着想,又能让百姓们不再抵抗火葬一事。”

“那陛下,我们以后有棺木什么的,可以不用选择火葬吧?”其余还想着自己未来土葬的官员们说道。

“这是自然,火葬一事并不强迫人。”赵燕歌道。

百官们松了一口气,毕竟他们生性传统,有实行土葬的资本,未来能土葬还是土葬吧。

很快,就在大秦三支外贸队伍汇合返回大秦时,大秦的民报上颁布了火葬的建设一事。

真正的理由当然不能出现在报纸上,赵燕歌走的是煽情路线。

在土葬大肆盛行的古代,并非所有人都能买得起棺材板的,也只有帝王贵族和有钱人能够享受的到风光大葬的滋味,世间大多数的百姓们连口棺材钱都积攒不下。

更甚者,大多数人还把能买得起一口棺材的事情当做有能力的资本,活着的时候把死去要用到的棺材给抬回来家安置好,让看到的街坊邻居们满眼的艳羡。

有棺材的都还算是好的,事实上大部分的百姓们死后基本就是一个席子一裹,儿孙们帮他们把安葬的地点挖出一个大坑来,就那样填土埋葬,再刻上石碑,这种情况都能算得上是待遇良好的。

没有儿孙帮他们安置身后事的人们有街坊邻居帮忙,而在秦统一之前,大多数的百姓们都是一张破席子一裹,送去山林边缘,把尸体送去给野兽进行啃食消化,那个地方被百姓们称之为乱葬岗。

“……陛下有感于天下百姓们身后事不易,特为大秦百姓们建设火葬场。”文人把报纸上面的话读出来,而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,身处中底层的他们自然也知晓百姓们能买的起棺木的绝对是少数。

大秦不让人随便伐木,再说一般人用木头拼接出来的木板哪里比得上人家专门做棺木的,而材质越好的棺木,所花费的钱也就越多,除了那些少数人,大部分的百姓们都是承担不起的。

“什么叫做火葬场?是死后被烧么?”百姓们听了不由害怕道。

文人咳嗽一声,为他们解释道,“你们也都看到了陛下对我们后事的关心,但是大家伙仔细想想,陛下真要是把全天下的百姓们棺木都包了,大秦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木头用,是以,陛下才决定修建火葬场,把人进行火葬,是为了节省足够的木材,也是为了能让天下更多的百姓们入土为安。”

“陛下说了,火葬场可以接纳那些夭折的孩子们,把他们尸身进行火葬,然后用小铁盒子装起来,到时候就往你们当父母的身边一埋,虽然上不了族谱,但是比起无享祭来,可好太多了。”

天下也许有人买得起棺木,会对火葬场这个提议无动于衷,但是要说夭折的孩子们,上至皇室,下至平民,哪家没有夭折过一两个孩子。

而没有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按照规矩是不能葬进祖坟里面的,没有坟墓,就是孤魂野鬼,这让失去他们的父母们如何不肝肠寸断。

虽然陛下没有下旨让那些孩子们拥有安葬的资格,但是能让他们离自己父母身边近一点也是好的,有父母就在身边,那些被夭折的孩子们又怎还会是孤魂野鬼。

一想到自己家夭折过的孩子们,听到文人解释的百姓们不由低声呜咽起来。

“火葬场在哪里?我要把孩子们挖出来,然后安置在我们两口子的旁边。”

“我也要把那个孩子重新安葬。”

“别急,大家都先别急,火葬场正在建设中,到时候会给我们消息的。”文人道,连忙安抚心情激动的百姓们。

之后,朝廷又出了不少的报纸,都在向百姓们安利着火葬场的便利。

比如身后无所依,家中贫苦买不起棺材等,都可以给火葬场的人交上一笔钱去进行火葬,不仅如此,除了这个,大秦也推出了配套的公墓,没有后辈子孙扫墓的百姓们都会被安葬在公墓处,会有专门的守墓人为他们扫墓。

为了调动百姓们对火葬场的积极性,家们使出浑身解数,把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重新定义了一番。

如那些已经长大成人,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,和父母们是一个渐行渐远的关系,把孩子们生出来,好好的抚养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