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6中文 - 经典小说 - 铁鹤书在线阅读 - 第五十九节 缆索的尽头

第五十九节 缆索的尽头

    印在玻璃上的脸太模糊了,没法看出它主人原本的长相,这张残缺的面孔与车厢里的人冷漠地对望着,像是一副挂在玻璃上的,没有灵魂的躯壳。

    “缆车……是不是慢下来了?”叶芸芸忽然声问。剩余的三人从窗户上收回目光,疑惑地相互望了一眼,在那一刻,车厢里静得连他们各自的呼吸声都听得见。

    叶的感觉没错,这个钢铁的空间正在缓缓减速,就像其它钢铁的庞然大物一样,它的减速缓慢而又平稳,不留给车厢里的人任何侥幸余地。

    “别,别让它停下。”冯凯安带着哭腔念叨着,他匍匐在肮脏的地板上,筛糠一样抖成一团。此时此刻,他无论声音还是形象都好似一只大号的兔子。

    杨榆和闫康站了起来,紧张地环视车厢内壁,他们找不到阻止减速的方法,这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旧车厢,甚至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供抓握。

    哑巴紧紧搂住了他的包,一双神经质的眼睛在几块玻璃间来回巡视,像极了一头随时会暴起伤人的狒狒。

    “有什么主意吗?”杨榆声问。闫康没有开口,但答案显而易见,此时此刻,他们是砧板上的鱼rou。

    “闫!”大个子冷不防低呼一声,似乎正在竭力压抑住内心的惊恐。闫康回过头,发现杨榆正死死盯着车顶,脸上全是震惊的表情:“我们……怎么早没看见?”

    他盯着看的,是挂在缆车角落里的一块铜牌,看样子,是生产编号或者某种安全合格证。因为天长日久,铜牌的表面已经污秽不堪,还伴有规模的锈蚀,不过万幸的是,字迹依旧勉强可以辨认。

    “上面……写着什么?”叶怯生生地问,她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。铜牌上的文字全部用英文写成,但叶知道这难不倒杨榆,她闭上眼睛,等待着那个,她知道一定会给她带来冲击的回答。但是,大个子那里却迟迟没有反应。她疑惑地睁开双眼,看见杨榆木然盯着铜牌,仿佛他根本不认识那个东西。过了许久,他才用梦呓一样的声音说:

    “上面写着,”大个子停了停,重新调匀呼吸,念出这几个字似乎要耗尽他全部的体力:“失踪缆车……等比例复原车厢,实验器材,非研究人员严禁入内,严禁使用,严禁……启动……”

    虽然缆车还安好地挂在半空中,但是所有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坠落的错觉。“我们……到底坐在了什么里面?”冯凯安蜷缩在地板上,用外套紧紧蒙住头部,用颤抖的声音问。他似乎真的在等待答案,因为当他发现没有人回答之后,胖子又用更重的哭腔重复了一遍他的问题:“我们坐的,到底是什么!”

    闫康没有理睬冯凯安,他指着铜牌右下方的落款给杨榆看,那里有一个清晰的人名缩写:“dr”

    “我也看见了。”大个子低声说,“那么他真的是当年的带队人?”

    “他曾经在这里用缆车复制品搞过什么研究,也许,他是想复制那次失踪。可是他为什么对这座山这么感兴趣?”

    “侵华日军的一个车队,17名缆车游,从大平宾馆中跟着歌声走入深山的香口镇狂热者,外加雨道宫里的乐康活创始人,在这里失踪的人太多了。从很久以前附近就一直流传一种说法,这座山是通往阴间的门,在这里,人很容易就会被困到阴阳两界之间……此外,还有一种更不切实际的解释……”

    “什么解释?”

    杨榆没有回答,他的眉头紧锁,视线在自己的脚边游弋。

    “快说呀,什么解释!”闫康又催促了一句,大个子这才开口:“有传闻说,南方那期‘华功’事故,其实不是走火入魔,那些人根据书中的理论,用自制天线接收宇宙信息,从某种方面说,他们成功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简陋的设备,真的从宇宙里接收到了什么,甚至,让那些迷信的‘华功’修炼者认为,他们与某个东西发生了精神层面的交流。阎科员并不是骗子,他的养生方法真的会改变人类——只不过不是以我们期待的方式。”

    “那天晚上,有什么东西被修炼者们从群星间呼唤了过来,在修炼者发疯后,它又循着‘华功’传承的路线来到了香口镇……”说到这里,杨榆长长出了一口气,“这是周学长留在笔记上的推论,当然,他没有证据。”

    雾更稀薄了,闫康认为他透过雾气隐约看到了远方群山的轮廓,但是他并不能确定,因为那些轮廓太模糊了。缆车越来越慢,几乎已经到了彻底的停滞边缘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

    短暂的沉默后,众人头顶忽然传来一阵“噼啪”声,缆车的内置喇叭毫无预兆地开始工作了。年轻人们先是听到一连串刺耳的杂音,接着,一首陌生的流行歌曲开始在车厢里回荡,那种九十年代初的旋律与编曲风格充满了与当下格格不入的怀旧感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歌,曲调真怪。”杨榆说。

    “听起来像是一首信天游。”闫康说。90年代初开始,流行乐坛曾经刮起过一阵强劲的西北风,各种或真或假的信天游纷纷被现代文化产业包装后灌录进唱片里,当时只要是一首信天游,就有出版的机会,不管它能不能卖出去。结果一年后,这种滥觞毫无悬念地造成了市场的饱和。

    一边的叶芸芸忽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:“这首歌我听过,这首歌……叫《白衫郎》,那还是我学时候在电视上听到的,我都忘了是个什么节目了,反正……我只听过一次,后来,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它。”

    《白衫郎》?你确定?就是这首歌?”闫康扶着眼镜,表情像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女孩问。

    “《白衫郎》在路上,是跟《荀秧祠》齐名的都市传说。有很多人都声称时候在某个没有名气的电视节目里听到过它,但是谁都挖掘不出这首歌更多的信息,更没有人能够完整地重唱它。”

    “有一阵子,我对这个都市传说很感兴趣,还专门做过调查。在调查过程中,我发现这首歌跟《荀秧祠》有本质上的区别。你们或许也知道,《荀秧祠》这首歌其实并不存在,它完全是从路上人云亦云的空xue来风中创造出来的,但是《白衫郎》,确实有过这首歌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一个唱片公司的发行目录上找到了这歌名。按照都市传说的**,这首歌被某个前往陕西采风的音乐人听到并挖掘出来之前,已经在封闭的范围里传唱了一千多年。”

    一个盲眼老汉凭记忆为音乐人演唱了歌曲的几个不连续的段,据说他是这世上最后一个知晓这首歌的人了。音乐人回到他惨淡经营的公司,用录下的素材为基础,谱写出了后来电视上的那首《白衫郎》。之后的故事,就走上了都市传说的老路:诅咒,命案,失踪,诸如此类。当然,以上那些内容全部无从查证,上唯一能找到的图片信息,只有一张据说是演唱者的90年代初风格艺术照,以及一张印刷粗糙的卡带封面,封面上显示《白衫郎》列在b面第三首。

    “我没办法反驳那个都市传说,因为关于那个唱片公司,我后来什么信息都没查到。至于那个去陕西采风的音乐人,我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没有调查出来。他们就像许多其它同时代的作坊式型唱片公司一样,淹没在了时间洪流中。不过,我却查到了另一条线索,民国时期,有人曾经在一张叫《新世界》的报上,以《白衫郎》为名连载过一个惊险故事。作者名叫王策,是个不得志的归国老留学生,他的资料也同样少得可怜,然而,上却有人专门编写以他为主角的灵异故事,而且,已经编了不少。我不知道那些无聊的好事者是谁,但那些故事,大多经不起推敲。其中最离谱的,是把他叫做什么……‘万千化身之主’……”

    闫康话音未落,忽然被叶的尖叫打断,说时迟那时快,众人只听见耳边“砰”地一声巨响,整个车厢就开始地动山摇般摆晃起来。

    闫康一个站立不稳歪倒在地,后脑勺重重撞在了金属墙壁上。一阵强烈的晕眩伴随着耳鸣向他袭来,他想要扶着墙重新站起,然而试了两次却都失败了。他瘫坐在地,感到一切都在天旋地转,头沉得像是灌了铅,嘴里弥漫着恶心的金属味,最糟糕的是,他的眼镜也不知去向了。

    “闫!”一片混乱中传来杨榆的惊叫,闫康抬起头,发现对面倚墙而立的大个子正直愣愣注视着自己上方的窗口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他急忙转过头看向窗外,但是失去了眼镜对焦,他看到的景色一片模糊。

    “雾里面有东西,特别大!刚才撞了缆车一下。”杨榆话还没说完,闫康眼前的白色氤氲中忽然冲出一个巨大的黑色轮廓,没等他做出什么反应,那东西已经重重装在了车厢外壁上。

    缆车晃动得更剧烈了,就像风中一片孤叶挂在树梢苦苦支撑。“抓稳!抓稳!”闫康叫了两声,身体紧紧贴住墙壁,这是他能做的唯一的防护了。闫康喘息着环顾四周,一切都在混乱中分崩离析。叶芸芸已经钻进杨榆怀里,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放声大哭,冯凯安依旧匍匐在地,两手抓住金属椅脚,他好像是在无意识地喊着什么,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动物,哑巴还坐在位子上,用双手撑住墙壁,张着嘴发出不连续的音节,也许是在努力说话一样。

    喇叭里的信天游还在播放,事实上,它的曲调似乎更加欢快了,与车厢里的癫狂搭配在一起,有一种让人作呕的滑稽感。

    撞完这一下之后,黑色轮廓迅速隐没在了浓雾中,大约过了十几秒,它又从雾中冲出,带来一次更猛烈的撞击。这一次玻璃直接被撞出好几道裂纹,连金属的缆车外壁都被撞得变了形。

    车厢里所有的人都已经六神无主,黑色的轮廓却再次一击而退,像是巨鲨沉入白色的海面,留下众人在摇晃的车厢里屏息闭目,等待着接下来的碰撞。

    但是预想中的撞击并没有如期而至,连播放信天游的喇叭都不知何时安静下来了,一切似乎都回归到了深海一般的平静中,只有那两道触目惊醒的裂纹,依旧挂在车窗上张牙舞爪,粗暴地提醒着众人刚才的遭遇并非噩梦。

    “车又开始动了……”叶芸芸低声嗫嚅道。她说得没错,缆车正在徐徐加速,没过多久,它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运行速度。窗外,云雾已经散去大半,缆车里的人如逢大赦,除了冯凯安之外,其他人都纷纷把头凑到窗前,拼了命想要用视线扫过外面的每一寸土地。然而,他们看到的只是连绵起伏的群山,像是一片波涛静止的海面,延展到视线的尽头,没有道路,没有房屋。没有任何可以确认方位的东西。

    缆车从一个破败不堪的铁架子前略过,这个朽物竟然还没有倒下简直是一个奇迹,他们看到架子顶端装着一个古怪的轱辘,有两个瞧不清衣着的人影正背对缆车,把从轱辘里舀出来的东西灌入身边的陶罐里。众人趴在玻璃上,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两个人从视线范围的左面移动到右面,距离最近的时候,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看清了那两个人的身形。

    远方的山脊上出现了零星的城墙废墟,这或许是某个地方政权建造的野长城,因为据杨榆所知,这里距离长城还很远。在那些城墙废墟的末梢,是一片更加巨大的废墟,也许那里曾经有过一个关隘,但现在,那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。

    缆索前方的白色迷蒙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庞大的阴影,仿佛一头巨兽从浓雾里冲了出来。那就是缆车的终点,一个全金属搭建的临时缆车站。车站里空无一人,只有几盏指示灯兀自明灭。墙上挂着一张西方人的半身照,但是照片的颧骨以下部分已经被撕毁了。

    “那个人,是不是dr?”冯凯安问。

    “我看不清啊。”闫康回答,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眼镜,遗憾的是镜片已经全碎了,他现在看窗外只有一片模糊不定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他有点眼熟,但是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张脸。”杨榆说到这里,忽然感到自己手臂被人轻打了一下,大个子急忙转过头,看到哑巴正站在自己身后,手上拿着一张泛黄的旧报纸,示意杨榆拿去看。大个子接过报纸,发现上面写着“欢迎美国科考队来我市开展联合考察”的头版标题,下面还配了一张全体科考队员的合照。照片很模糊,照相的人显然欠缺技术与经验,照片中所有的人,都呈现出一股木然的呆滞感,照道理说,看这种照片就像隔靴搔痒,应该钩不起人的任何情绪。但是,当杨榆看到这张照片,他忽然有了五雷轰顶之感:“对了,我想起为什么这张脸会面熟了,我见到过他!”

    “你见过他?你见过dr?”闫康对于杨榆的话与其说是不相信,不如说是无法接受,“你什么时候见过他的?在哪里?”

    大个子转过身,脸上表情出奇地郑重:“今天看见的,在这里看见的……而且,你也见过。”说到这儿,他的视线转向了闫康放在座位上的那本书:《百位改变世界的科学家》,他一个箭步过去,拿起书飞快地翻了起来。

    缆车已经快要驶入车站,周围还是没有半个人影,只有指示灯在空无一人的候车厅中急促不安地徒劳闪烁着,像是要唤醒那些早已不在的员工。

    杨榆终于翻到了他要找的那一页,他深吸一口气,把书递到闫康面前,后者眯起眼睛,几乎把脸贴在了书上,这一刻,他的样子说不出的狼狈。足看了三四秒钟,闫康才发出一声像是呻吟的叹息:“是他呀!”

    书的这一页上印着一张美国绅士的黑白全身像,虽然照片中的人看上去还很年轻,但是杨榆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与候车大厅里那张照片中是同一个人,同时,他也是哑巴的报纸上,站在照片最中间的人。

    “是啊,当然是他了。”闫康懊恼地把书扔在了地上,“dr,博士……特斯拉博士……”